微信公众号
2025年, 第4卷, 第3期  刊出日期:2025-09-25
  

本期栏目:
  • 全选
    |
  • 徐淑英, 法尔赞·布鲁曼德, 阿恩·范·维特洛斯特伊恩, 威尔弗雷德·迈恩哈特
    2025, 4(3): 1-1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本文评估了在过去20年间(2005—2024),管理学研究如何响应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简称SDGs)。具体而言,本文比较了涵盖会计、金融、管理、市场营销与运营管理五大学科的18本国际顶尖商学与管理学期刊,以及专注于中国管理研究的Management and Organization Review(MOR)在SDGs关注度上的差异。本文采用三种人工智能工具扫描论文摘要,并评估其与17项SDGs的契合度。结果显示,自2015年SDGs提出以来的10年间,其相关研究显著多于此前10年,增长最为显著的领域集中在SDG08(体面工作与经济增长)、SDG09(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以及SDG16(和平、正义与健全制度)。在所分析的期刊中,MOR在SDGs相关研究方面表现突出,凸显了其在负责任研究(Responsible Research)方面的学术引领重要作用。基于负责任研究的理念,本文进一步探讨了在学术研究中关注全体利益相关者(而非仅限股东)福祉的重要性

  • 彼得·班贝格
    2025, 4(3): 15-28.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虽然传统可持续性模型(如一些国际组织提出的发展目标)注重环境与经济因素的平衡,但是这些模型对人力资本这一关键维度的考量仍显不足。本文通过整合大量研究成果,系统性地构建并剖析了“人力资本可持续性”(Human Capital Sustainability,简称HCS)这一长期被忽视的概念。本文从制度和管理两个相互关联的维度展开分析。在制度纬度,本文基于流行病学和经济数据的分析表明,不可持续的工作实践造成了惊人的社会代价——每年导致数以百万计的工伤和死亡事件。这些现象与医疗保险覆盖不足、大规模裁员以及工作家庭冲突等风险因素密切相关。在管理纬度,本文通过对实验研究和实地调查的梳理发现,常见的薪酬激励政策乃至细微的职场环境因素(如同事间的失礼行为),都会对员工的认知能力、团队协作和生理健康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这些影响往往难以察觉,但可以通过客观的生理指标和绩效数据予以证实。两个纬度的研究结果凸显了将员工福祉置于企业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地位的紧迫性。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了前瞻性的研究框架,强调组织需要在长期可持续发展与短期压力之间寻求平衡,并应对人工智能应用、零工经济兴起和劳动力老龄化等新兴挑战。最后,本文主张采用更具前瞻性的工作系统设计方法,在保障组织高效运作的同时,实现人力资本的长期可持续发展
  • 莉莲·T.埃比
    2025, 4(3): 29-3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对研究不端行为的担忧推动了开放科学运动(Open Science Movement)的兴起,该运动旨在提升学术研究,特别是心理学和管理学领域研究的可复现性、透明度和诚信度。与其他学术规范和要求相比,开放科学框架为研究人员和其他从业者提供了充分的自由度和功能齐备的网站平台,使用者可以相对灵活地进行预注册、材料共享等开放科学的实践。然而,人们对开放科学框架观点不一,既有文献也对其利弊有了一定的讨论。这些话题值得进一步研究,以改进并推动开放科学框架的发展
  • 凌斌, 马润艺
    2025, 4(3): 37-94.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全球人工智能(AI)治理的多元实践呈现为三种基本模式:“家长式防控”(以欧盟为代表)、“守夜人看护”(以美国为代表)与“伴侣型监管”(在中国和英国均有体现)。通过法律工具与政策导向、行政监管结构、司法制衡机制以及地方实验与权力分配四个维度的比较分析,可以揭示出不同模式在价值取向、制度逻辑及创新-风险平衡策略上的差异。“家长式防控”强调通过强规制保障基本权利,“守夜人看护”侧重宽松环境以激励创新,而“伴侣型监管”则在政府-企业协作中寻求战略引导与有效规制的紧密结合。全球AI治理的实践尽管复杂多样,但许多国家和地区都表现出上述三种基本模式的类似特征,因而可以纳入这一分析框架。在AI深度嵌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具备协同导向的“伴侣型监管”正成为全球治理的重要路径,并对政府的专业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
  • 邵祥东, 李晴晴
    2025, 4(3): 95-12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数字经济与公共治理融合背景下,公共数据有效治理是制度创新与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本文基于数据监管方、提供方与需求方三方演化博弈模型,通过Matlab2024a仿真,分析监管收益(α)、供给收益(δ)、供给成本(η)、需求惩罚(μ)等参数对系统均衡的影响。结果显示:提高α、δ、μ有助于系统收敛至“高监管—高共享—高合规”的良性均衡;η上升会降低共享积极性,导致低效锁定;初始条件对收敛速度与均衡水平影响显著,凸显政策窗口期的重要性。本文创新之处在于将仿真参数与具象化制度工具深度绑定,提出具有针对性的优化策略:通过财政绩效挂钩与声誉约束提升监管方总收益(α+ω+φ),依托收益分配机制与数据产品化设计强化供给收益(δ),借助共性技术平台与流程再造降低供给成本(η),构建分级惩戒与合规激励体系稳定需求端行为(μ)。本文回应了公共数据治理中的利益冲突与制度协同难题,为理解数据流通机制、制定精准治理政策提供了理论支撑与实践参考
  • 郭俊杰, 周欣然, 彭俞超
    2025, 4(3): 123-15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传统的生产和消费模式,其中线上销售渠道的灵活价格给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分析框架的核心——价格粘性带来了挑战,可能导致货币政策有效性大幅下降。然而,本文的实证研究发现,无论是宽松的数量型还是价格型货币政策冲击,均导致线上销售的同比增速更大,与新凯恩斯主义宏观理论预测并不一致。为解释这一现象,本文构建了一个包含线上、线下两部门的动态新凯恩斯模型,研究发现货币政策对于线上销售和线下销售的刺激效果取决于价格粘性和搜寻成本两种机制的相对作用。一方面,与经典理论一致,价格粘性的降低会削弱货币政策对线上销售的刺激作用;但另一方面,面对需求的上升,线上销售的搜寻成本加速下降,导致线上销售增速更快。进一步,福利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的发展通过减轻产出波动促使社会福利水平提高了6.54%,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应该增加对于产出的关注。本文的发现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数字经济时代下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为货币政策的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
  • 李小涵, 贾贺棋, 林嵩
    2025, 4(3): 151-18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新时代经济转型与创新驱动背景下,创业者心理健康问题日益受到关注。本文基于战略领导力理论,构建创业者心理健康影响创业绩效的理论模型,并引入创新行为的中介机制与资源冗余的调节效应,揭示其作用路径。本文采用山东省创业者专项调研数据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结合双重实证策略开展分析。研究发现:第一,创业者心理健康对创业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影响;第二,资源冗余对上述关系具有负向调节效应,即资源越冗余,心理健康对创业绩效的促进作用越弱;第三,创新行为在心理健康影响创业绩效的过程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且该作用受资源冗余的显著调节。本文不仅拓展了战略领导力理论在创业领域的适用性,也为优化创业支持政策、建立创业者心理健康保障机制提供了实践参考
  • 徐翔, 王星, 田子方, 李琳茹
    2025, 4(3): 183-206.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空气污染治理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依赖政府、企业与公众等多主体的协同参与。政府信息公开为此提供了关键的信息基础。本文基于地级市政府工作报告的文本分析,构建了一套新的政府信息公开量化指标。实证研究发现,政府信息公开水平的提升,不仅显著降低了本地区的空气污染程度,且表现出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机制分析表明,信息公开主要通过强化政府环境规制执行效力与促进企业绿色技术创新两条路径来改善空气质量。进一步分析发现,政府信息公开与公众参与在环境治理中存在一定的替代关系。异质性检验显示,信息公开的治理效应在非资源型城市、政商关系“清白指数”较低的城市、数字技术水平较高的城市以及官员任期较稳定的城市中表现得更为显著。本文为完善信息公开制度、提升环境治理协同效能提供了经验证据与政策参考

  • 梁上坤, 江韫瑶
    2025, 4(3): 207-242.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在当前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背景下,考察海外经营的影响对中国企业健康有序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2008—2023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索了海外经营对企业成本决策的影响。研究发现:①企业海外经营会显著提高其风险规避能力,影响其成本决策,提高成本粘性。②基于海外经营国的拓展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这一效应在存在OECD国家、“一带一路”国家海外经营的企业中更为显著。③基于粘性类型的拓展性检验的结果显示,这一效应对于企业营业成本粘性显著,而对于销售管理费用粘性不显著。④进一步分析的结果显示,海外经营对企业成本粘性的提升效应在经济不确定性高的时期、竞争程度高的行业、市场分割程度高及注册地营商环境差的地区更显著;海外经营能够减弱成本粘性对企业价值的抑制影响。本文立足企业成本决策这一财务视角,推进了企业海外经营经济后果的理论研究,对于新时期企业实践“走出去”战略以及加快落实“一带一路”倡议等具有一定政策启示
  • 顾雷雷, 刘文慧
    2025, 4(3): 243-270.
    摘要 ( ) PDF全文 ( )   可视化   收藏
    中国股票市场“暴涨暴跌”问题较为突出,保障金融市场稳定是维持经济平稳运行的重中之重。学者们对于股价崩盘风险的研究多从信息不对称和委托代理视角出发,聚焦“管理层捂盘”的信息路径,却较少挖掘引发崩盘的坏消息来源。市场导向作为企业重要的战略导向能够有效提升企业绩效,但其对股票市场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尚存在空缺。本文以2010—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基于管理层讨论与分析(MD&A)文本,采用机器学习方法构造词库来度量企业市场导向,从资源基础观和动态能力角度出发,探讨市场导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市场导向能够显著抑制股价崩盘风险,且在经过一系列内生性和稳健性检验后结果依然稳健;中介效应检验发现,市场导向可以降低企业经营风险,从而抑制股价崩盘;在市场竞争度高和企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程度高的情境下,市场导向对股价崩盘风险的抑制作用更加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当企业规模较小、董事会规模较小、审计质量较低时,市场导向更能抑制股价崩盘。本文的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市场导向、股价崩盘风险、“营销-金融对接”等领域的文献,研究结论对企业维护资本市场稳定有一定的指导作用